水巷口的辣汤饭,昔日苦力果腹餐,成今吃货特色食
撰文/摄影:歌咏
在海口水巷口老街有一种其他地方少有的特色餐食:辣汤饭。据说辣汤饭最早是水港口码头上的工人们的果腹餐,至少已经存在300多年。
在古代,水巷口是海南的官渡码头,也是海南与外界的商贸物流中心。当时的辣汤饭店,就开在水巷口河道双边的码头上,几平方米宽的店面,桌椅摆在路边,也没有店招牌,工人们劳动之余,随便一坐,喝上大碗辣汤,他们的需求只是填饱肚子和暖和身体。
▼
水巷口
海口由于位于南渡江入海口,又是沟通大陆的口岸,自古以来地理位置就很重要,《琼山县志》记载:“环琼皆海也,北枕海安,南近交趾,东临七洲,西通合浦,为舟楫通达之区。而琼山海口尤为全琼之冲要。”
元代时,官方在海田村所在的沙洲设置海口浦,并在海口浦设置“南藩兵营”、“藩民所”,这是“海口”之名第一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。由于地小人多,海口浦码头移至通津,水巷口码头就正式成为官渡,各种商贸货物都通过水巷口码头源源不断的运往到岛内外,自此开始,水巷口逐渐繁荣热闹。
元文宗图帖睦尔还是太子时被流放海南岛,就由水巷口码头登上海南岛。
明代《琼台诗文会稿重编》记载:“海口是为港门,帆樯之聚,森如立竹”,当时水巷口码头对内、对外商贸盛况空前,成为连接岛内外的水运中心点。明洪武二十八年(1395),海口所城建成,北门外的水巷口就成为琼州府的官渡与商埠码头。
水巷口街因有一条河流到街中而得名,昔日这里的风景:城中有河,河在街中,河岸是房,船在街中行,如在画中游。
水巷口街是在码头河流还没有填埋之前,分为两部分,现在南富楼往西段叫港口街,往东段过龙舟桥叫水巷口街,海口所城被拆后原本的河流被填埋,两条街合并一起就叫水巷口街。现在的水巷口街西接博爱北路,东至振东街口,该路全场205米,宽9.4米。
早期来自中原和南洋的货物源源不断的通过水巷口进入海南岛,这个时候大量的码头工人活跃在水巷口周边,由于长期处于潮湿的工作环境里,工人们需要一种能祛湿保暖恢复身体肌能的食物,辣汤饭于是出现。
近代,水巷口街也曾经做为蔬菜批发地,每天早上3、4点,来自各处的菜农都会集中到这里交易批发蔬菜,辣汤饭也是菜农们的早餐。
▼
辣汤饭
辣汤饭套餐由辣汤、油饭、腊肠、煎蛋组成。它最主要的特点是那碗满是猪内并加了胡椒的辣汤,至于为何不用辣椒用胡椒,可能跟水巷口码头贸易货物有关。
古代水巷口码头外商云集,胡椒也是主要的贸易商品,据说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侯,就买回大量的胡椒,后来明朝又通过朝贡贸易用珍宝换来更多胡椒,到宣宗时期,胡椒库存一度高达300万斤。甚至到了用胡椒代替银子做官员俸禄的地步。可见当时胡椒的普及,这也就方便了使用胡椒作为辣汤饭的配料。
辣汤饭另一种主要原料是猪内,包括猪肚、猪心、猪舌、猪粉肠等新鲜肉类。这是主菜。猪内是要预先煮熟,用一个大锅把猪内煮熟,捞出来挂起来备用,遗下的汤汁放入酸菜、胡椒用煤球保温起来,当客人点餐时,切适量的猪内放到汤汁里温开,再端给客人。
辣汤里的另一种关键的材料是酸菜,没有酸菜做汤,辣汤就没有那种辣并且爽口开胃的口感。辣汤饭的配套米饭是特别加上猪油来煮成的油饭,配着辣汤,很容易下饭,又能快速的填饱肚子。腊肠跟煎蛋,则由客人自由加点。
随着海口城市建设的变迁,道路的改变,水巷口码头的关闭,老街的繁荣商贸的消失,现在的辣汤饭已失去了它原本的目标群体。不过现在经过大量的网络媒体的挖掘报导,也随着骑楼老街的保护开发,辣汤饭反而开始被海口吃货们的追棒,几家传统的辣汤饭店都开始挂上了店面招牌,部分店铺开始做装修,现在到了饭点,去水巷口吃辣汤饭还要排队了。
→ END ←
【浏览更多】
海南小桂林 | 尖峰岭佛光 | 文昌小澳湾美景 | 火山海岸落日 | 盈滨夕照 | 临高豪华早餐 | 到东水港当个渔民 | 陵水后海隐居 | 黎族活化石纹身 | 中国最早超短裙 | 琼海味道 | 昌道火山古村 | 盐灶村古庙奇人 | 琼台书院浪漫故事 | 海南薏粑做法 | 道教法事行符记录 | 封平约亭穿越古代 | 琼北奇特瘟疫法事 | 澄迈过年那些风俗
✉图文编制:歌咏(微信:431143),如转载,请标上作者、来源、公众号。
↘关注"发现海南岛"公众号,一起去发现海南人文、美食、秘境。